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网站!

  1. 凯发k8官网手机客户端
  2. 专业概览
  3.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来源:研究生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所属一级学科:哲学

学科专业代码:010101

所在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何小勇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的综合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其唯物论的基本立场、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既是科学世界观,又是正确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对各门具体科学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批判地考察历史上和当代各种哲学思潮、流派,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弘扬中外优秀哲学传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总结概括社会实践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实现新的丰富和发展。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具有悠久的学科专业积淀和光荣的人才培养历史。自197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积累了雄厚的学科实力,学科专业不断发展,学科平台不断提升,成为连续五届陕西省重点学科、省级优势学科、省级特色学科。 40多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同学,先后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工作中发展和进步均很快,相当一批同学已相继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

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研究重视经典学习,通过原典阅读训练,夯实学科专业底蕴;强化问题意识,贯通学理思维逻辑,培育敏锐的学术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努力实现体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形成了优势明显、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价值哲学研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发展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哲学等的研究特色明显。导师组整体实力雄厚,学风优良,老中青相结合,发展后劲足;学科带头人分别荣获全国和省部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荣誉;导师组成员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一批国家和省部重要科研规划课题,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一批优秀著作和译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励20余项。

 指导教师


何小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价值论与伦理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应用哲学与社会工程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秘书长。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副院长、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汇优秀论文奖、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哲学学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1566703510135507.jpg

    郭明俊教授,硕士,陕西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社会主义辩证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价值哲学、哲学元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级、厅级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儒家价值的普世意义》(陕西人民出版社)、学术论文《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学术研究》)。

1566703549127868.jpg

    张波教授,硕士,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西方哲学”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近代部分)、马克思哲学理论、社会哲学。主持并完成了省级重点课题一项、参与市级和教育厅课题研究3项,主持完成校级优秀课程建设3项,获得各种奖励荣誉9项。在国内外杂志书刊上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2014年出版专著《在哲学与马克思理论之间》(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西方哲学原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一部,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两部。

    王琼博士,副教授。先后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得美学硕士和文艺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美学、哲学比较会通,以及文艺民俗美学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五位一体”视野下如何建构现代有机审美体系》《宝鸡社火的非遗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专业核心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认识心与道德心——价值本体论文学理论哲学根源的探讨》,合著《关中礼俗的审美与生活态》、《关陇社火艺术研究》。

何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主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工作法治化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教育部项目一项。在《基督教思想评论》、《世界宗教评论》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写教材《国学经典导论》。


 

所属一级学科:哲学

学科专业代码:010102

所在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李明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中国哲学专业是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在究天人、通古今的思维框架下探索宇宙人生之道、历史变迁之势、人伦和睦之理、天下太平之法、文明传承之教与安身立命之所的思想智慧和精神价值。其学理基础是天道论、心性论、致知论、价值论、境界论、人生论、治世论、历史观和文献学,学科属性是人文学科。

    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演变历程、内在逻辑、精神特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典解释、方法论及其创造性现代转换与未来发展等重要问题,以及对培育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主体性、构建国民乃至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甚至为解决全球困境和人类性危机可能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历史上各个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学术流派及其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境界论、历史观、方法论、文献学、思维方式等理论领域。中国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以中国哲学精神特质、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他民族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为借镜,形成马中西印多元比较会通、古今双向互动贯通的方法论体系。

    我校中国哲学学科专业现设有中国价值哲学研究、儒家哲学研究、道家哲学研究、佛教哲学研究等方向。其学科专业特色是:以30多年来在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研究中不断探索而形成的价值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开展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价值哲学在中国兴起以来,我校赵馥洁教授就开拓性且不断深化地从事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与价值观研究。通过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并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和学人,从研究领域、理论范式和基本理念等多方面为我国中国哲学史、价值哲学研究做出了“拓新补白”的贡献,也为我校哲学学科及中国哲学学科的特色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树立旗帜。在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从而不仅确定了价值哲学的研究方向,而且以价值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观照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等诸多方向的具体研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价值哲学,不但可以深刻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可以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智慧资源,具有推进学科发展和推动现实进步的重大意义。

指导教师

1566784550115019.jpg 

 李明教授,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国家特需项目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教师;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研究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先后于西北政法大学、南开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习中国哲学。主要从事价值哲学、儒学、现当代中国哲学及文化安全研究。近10多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承担并完成“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子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文集1部,合编教材1部;在《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独立获得省、市、厅级科研成果奖4项,参与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项;并先后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和首届“长安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代表作有专著《生命存在与心灵超越——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研究》(48万字,人民出版社);论文《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中国哲学史》)。兼任陕西孔子学会副会长。

1566784581559714.jpg

    兰天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学院)哲学学士,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专门史)博士。全国中国哲学学会会员,国际易学研究会会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佛学研究所所长,西安市劳动模范。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中国佛学史、长安佛教文化研究,华严佛学研究。独立申请项目《华严经三经分栏对比》获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18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200万字《四十、六十、八十华严对比合集》(上、下册)。2016年独立申请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华严经思想研究》,2013年度独立申请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长安佛教的根本精神及其人文特征》。2007年获西北政法大学课题《长安佛教现状考察》。独立专著《长安佛典与长安佛学举要》获2011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代表作:独立编著,《四十、六十、八十华严合册对比》(上、下册),三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专著:《长安佛典与长安佛学举要》,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编著《佛遗教三经》,东方出版社,2016年出版。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1566870047136006.jpg

张谷副教授,先后于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与日本思想文化、中日哲学交流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道家哲学原著研究、道家哲学史、道家哲学对日本思想文化影响等课程。1994—1995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及东洋文化研究所研修,2014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科系及文学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访学,任外国人研究员。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独著)、《中国佛教哲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以禅宗为中心》(独著)等2部,专业教材《中国哲学原典导读》(参编),专业译著《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合译)。在《东北师大学报》、《鹅湖月刊》(台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家哲学对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道家道教与日本近世文化”、“道家哲学对日本神道的影响”等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哲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1566870067879784.jpg

    俞秀玲副教授,博士,先后获得法学学士、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价值哲学、儒家哲学、宋明理学、关学。近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编著《中国哲学原典导读》,独著《生命回归与人格重建——李二曲理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主编教材《国学经典导论》;主持省级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吕氏乡约》的当代价值研究”、省教育厅基础项目“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及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蓝田的乡村实践及乡贤文化价值观的重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参与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长安文化与西安人文精神的重建”等;于2005年获得陕西省高考阅卷文综科“优秀教师”称号,并在后来的教研中分别于2006年、2014年、2015年获得陕西省哲学学会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奖项;于2014年所参与的“哲学本科专业‘一重’、‘两型’、‘三原典’、‘四面向’教学培养模式改革总结”课题项目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该成果于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生命回归与人格重建--李二曲理学思想研究》于2017年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进而获得2017年度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儒学学术研究与儒学推广研究二等奖和2017年度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奖项;于2017年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和本科生优秀导师,于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李智福副教授,博士。先后获得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哲学专业,2019年被延聘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骨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经典与解释,道家哲学诠释学,中国近代哲学(章太炎哲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魏晋玄学引论、中西哲学比较、中国哲学文献学等课程。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中山大学学报》《鹅湖月刊》(台湾)《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重点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内圣外王:郭子玄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学勘会》(45万字)专著一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章太炎庄学思想研究”(19fzxb065,到账经费25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解释学史”(北大哲学系)子课题“道家解释学史”其中两章六万余字之撰写任务。


外国哲学

 

所属一级学科:哲学

学科专业代码:010103

所在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山小琪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外国哲学专业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外国哲学的主要研究的是中国以外地区的哲学,主要包括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等。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研究西方哲学的演变历程、发展规律、理论特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研究的内容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时期哲学、近西方代的经验论、唯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涉及到西方历史时期有影响的哲学家、哲学学派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社会政治等理论领域。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现当代哲学家的重要思想。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哲学学科是陕西省优势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我校哲学学科自1979年秋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学科实力,获批陕西省省级优势学科、省级特色学科、哲学一流专业等荣誉。哲学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悠久,培养模式成熟、培养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根据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要的情况,我校外国学科设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一)西方哲学与当代思潮;(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分析哲学与逻辑学。本学科组中青教师居多,发展后劲足;导师组成员主持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重要科研规划课题,在国家级出版社等出版了一批优秀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学术成果比较丰硕。

 指导教师

1566785285108569.jpg

    山小琪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1项,出版著作1部,参与编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代表作为专著《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吉登斯现代性研究》。


    姜勇君男,1983年生,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于德国波鸿大学黑格尔档案馆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与科技哲学,研究兴趣集中于黑格尔与雅可比思想以及当代技术哲学。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相关领域论文数篇,另有一部译著《与罗伯特·瓦尔泽一起漫步》,参与翻译《伽达默尔著作集(第三卷)》。主讲课程:《科学技术哲学》(本科生)、《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生)、《西方哲学经典研读》(研究生)。


 

    王荣虎哲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逻辑学,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目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

 

    张兴娟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大陆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在《世界哲学》《中国诠释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现代西方哲学》等杂志发表论文5篇,译文1篇。


社会工作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硕士

专业代码:035200

所在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郭明俊教授

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硕士,其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缩写为msw。该专业致力于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拥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能够在福利部门或服务机构中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社区矫正、戒毒、调解与仲裁、信访、监护、探视与收养以及婚姻家庭服务的复合性应用型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于2018年获准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生。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目前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导师主要包括郭明俊教授、郑文副教授、任娟娟副教授、马雪莲副教授、汪小宁副教授、张谷副教授、曹广婷副教授、俞秀玲副教授等,还有校内外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实务部门行业导师。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联合培养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督导与校外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督导共同指导完成专业实习。

    依托学校法学优势学科背景,突出司法社会工作方向,是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根据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目前设立两个重点培养方向:司法社会工作和婚姻家庭社会工作。为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既注重夯实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基础知识,又着力强化学生对我国司法社会工作实践以及婚姻家庭服务的了解,以期学生未来能够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教育科研等部门或组织,顺利开展司法及婚姻家庭方面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指导教师 

    郭明俊、冯卫国、陈京春、褚宸舸、刘仁琦、李岚林、李芳老师前面在各专业里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介绍。


    任娟娟,副教授,博士。分别于2003年、2006年和2013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均为社会学,现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员,陕西省社会工作协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学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课题10余项。

 

    马雪莲副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族群与区域文化、性别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多项,参与校级、省级教改研究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校级重点课程建设2项。发表c刊级学术论文十多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左宗棠的善后措施与马安良——兼论对西道堂的影响》、《边界与边缘——高校学生民族服饰的认同内涵》、《拟制家庭中的女人——西道堂妇女》《历史中的个人:晚清回族翰林哈锐的生活史》、《从书斋到学堂:1949年前的西道堂女性教育》。

1567471324591342.png

    郑文,副教授,博士。先后于陕西师范大学本硕连读,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宗教文化、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和文化人类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西方新萨满教及其对中国影响研究》、《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关中地区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世界宗教文化》等专业核心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译著《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荣获2015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受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


    汪小宁,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甘肃理论学刊》、《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本。主持省级课题2项。曾获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青年奖、2017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李颖晖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博士。目前主持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户籍改革进程中农转非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变迁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纵向、横向课题多项。在《社会》、《中国青年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参编著作10余篇。


    赵晓风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及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社工,陕西省公共安全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会员,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曾主持的项目有: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社区心理矫治机制理论建构及实践探索”;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干预机制研究”;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年一代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等。先后在《青少年犯罪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陕西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五届公安政法院校治安学研讨会论文二等奖,陕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优秀共产党员等奖。教学之余兼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担任西北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常年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担任西安市未央区司法所特聘咨询师,从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多次参与监狱看守所调研,开展犯罪心理研究与罪犯心理矫治,从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心理干预工作。


    高见,副教授,硕士,高级职业规划师,现任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馆馆长,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高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研究、高校校史研究等。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合著2部;荣获省级荣誉2项。


    赵智勇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担任西北政法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工作个案超1500小时,兼任任陕西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理事,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健康教育、青年研究、社会工作,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参与省级研究课题4项。

上一篇:只有一篇

下一篇:只有一篇

网站地图